捷报频传 “零”的突破

资讯来源:两办发布时间:2014-05-23点击数量:3

       五月的东海捷报频传,562014年上海市高职院校技能大赛暨全国高职院校技能大赛上海赛区选拔赛上我校经管学院“会计技能”参赛队旗开得胜,以绝对优势获得“会计技能”项目团体第一,取得参加全国比赛的参赛权。59,同样是全国大赛上海赛区选拔赛上我校报关竞赛代表队再传捷报,以高出其它院校近四十分的成绩取得团体第一,与会计代表队双双入围全国比赛。这在东海学院建校21年的历史上,学生获奖的荣誉之高是“零”的突破,获奖是喜事,是鼓舞,但更多的是思考、启迪。516我们有约经管学院院长严玉康教授共同感受了获奖喜悦后,在归纳整理这次成功背后的经验时,严院长认为,技能大赛获奖看似偶然,但蕴含着必然性。对于为什么组织学生参加各项技能竞赛和如何迎接竞赛,严院长有备而谈,有理有据的从以下方面从容道来。

参加技能大赛是由培养目标所决定的

我校从校名到专业设置定位十分明确,即培养有一定动手能力的技能型专业人才,而对经管学院学生的培养目标严院长则开门见山的道破:不能定的太高,除极个别学生外,大多数学生毕业后应定位在小企业会计、出纳、收银员等普通的财务岗位,而实现这个目标有各条途径,从经管学院这几年的学生就业情况来看,可以认为学生参加竞赛是实现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他说目前在上海乃至全国各类专业竞赛中,都是围绕学生的动手技能而展开的,如点钞、小键盘、做账实务、商品归类查询、外贸单证制作、报关流程、综合知识竞答等都是检验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通过专业技能竞赛能把握技能、钻研技能、提升技能,达到以竞赛促技能,达到育人的目标。事实告诉我们,竞赛项目完全是学生毕业后实用的项目,学生技能水平提高了,就业就容易,用人单位更欢迎,可以这么说,竞赛和培养目标两者是基本一致。

参加技能大赛是学校品牌建设的需要

2013年起我校已建有五个市级特色专业,而经管学院就占了两个——会计和报关。这两个专业从申报到立项,凝聚了经管学院建系、建院以来几十位专业教师的心血,创品牌不易,保品牌更不易。对于品牌建设和技能大赛的关系严院长更是有真知灼见,他十分兴奋的说,通过专业竞赛可以展示专业水准,展示品牌的内涵,在专业品牌建设中,我们要展示的是“人无我有,人有我特”的品牌专业特色。目前,从全市范围的高职本科院校中,开设报关、会计专业的学校也不在少数,而要显示特色的也各有高招,竞赛取得好成绩,也可谓特色。近几年我校报关、会计在全市举办的几届专业技能比赛中都获得好成绩,被人誉为“立信第一,东海第二”的美称,我们虽不以成功论英雄,可在圈内我校的会计、报关两品牌专业已小有名气,而这次要代表上海高职院校赴山西、天津参加全国赛事,一下子提高了我校特色品牌专业的名声,提升了学校社会美誉度。

技能大赛是检验教学成果的有效手段

竞赛要取得好成绩、好名次离不开基础教学,对于日常教学与竞赛的关系严院长全面的介绍了本院的教学情况,他说经管学院一贯重视基础知识教学,突出基本技能训练,强化岗位实训,提升实践能力,在夯实基础上拓宽知识面。在学校“双百工程”实施中,报关、会计两专业已先后出版了六本技能实训教材,这批教材成果充分反映了经管学院的教学水平,而竞赛中的好成绩更是突现了我们的教学成果。在迎接市级竞赛中,学院通过层层发动,从报名、培训、初赛到复赛环环相扣,在提升整体水平中培养优质人才,学院参赛的十二名选手,他们平时学习成绩很好,基础很扎实,心理素质较为稳定,临场发挥优秀,彼此之间差距不大,这与学院严抓教学质量是分不开的,2013年经管学院引进专抓教学的副院长,增加了学院的领导力量,她们抓好专业发展方向,拓宽科研方向,重视集体备课,强化因材施教,倡导教学相长,关注学与做统一,提升学生就业率。例如,有的所有专业主干课程已实现考教分离,院长亲自出考题,严把教学质量关。总之,一系列的有效措施突现了学院以教学为核心,以竞赛成绩为检验教学的标准,由此也反衬出教学的成功。

打造一支品牌的教学团队是获奖的根本保证

经管学院现有学生1700余人,专职教师30余人,师生数可谓学校的“大户”,有两个品牌专业,目前已构建了从年龄、学历、职称等诸方面较为合理的一支品牌教学团队,对于这支队伍严院长评价很高,他十分骄傲的说在经管学院有一种蓬勃向上的气氛和良好的学习、工作状态,那就是“大家想做事,做好事”。在采访中我们看到正副院长、支部书记作为学院的领导核心,一身正气,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处处体现出正能量。院长严玉康教授兢兢业业,具有较深的学术造诣,年年多有新著问世,在专业领域内是位年轻的“老教授”,他努力探寻教育规律,在教学、科研、管理上可谓首屈一指,在严院长的感召下,全院教职员工正确定位,充分发挥积极性,不为蝇头小利而奔波,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工作状态。当时在组织参赛过程中,有的教师面有难色,心理压力很大,唯恐比赛成绩不佳,影响集体声誉,萌发了退却之意。针对这种思想,院领导鼓励教师大胆实干,不要怕得失,要以赛促教。为了参赛,院领导要求全体教师人人参与,专业教师全程参与。学院有效利用外校资源,聘请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实践操作能力的教师,为参赛选手共同备课,形成内外结合的力量,以赛凝聚队伍。袁雪飞、吕薇、陈磊、牟爱春四位指导教师在严玉康院长的带领下,没有怨言,克服家庭、教学等各种困难,把选手分成若干教学辅导小组,在完成每周的正常工作量的前提下,放弃休息,全身心投入竞赛辅导中,刻苦训练选手。真是刻苦勤奋打开成功的大门,齐心攻难攀上荣誉高峰。

当然,学生获奖离不开选手的个人努力拼搏,但如果一位院长、教师缺乏创新精神,缺乏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手段,缺乏有效的管理水平,要想取得理想的教学成果,这也是比较难的。

结束了与严院长的约谈,我们从他身上看到了一位中年知识分子洋溢着为高职学生成才圆梦无私奉献的才华,透视出为发展我国高职教育事业的拳拳之心。

 

                                                                      (两办 供稿)